健康园地
Health Garden
2017-01-01
预防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以及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典型病例为多尿、多饮、多食,严重者会造成尿毒症!糖尿病典型症状?1.眼睛疲劳、视力下降2.饥饿和多食3.手脚麻痹、发抖诊断依据1.糖化血红蛋白A1c≥6.5%*2.空腹血糖FPG≥7.0mmol/1。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3.空腹糖耐量测试时2h血糖≥11.1mmol/1糖尿病如何治疗?原则总则: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是最重要的。控制饮食,坚持适量锻炼,合理用药。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奶酪有较好的效果。控制糖尿病的饮食:1、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2、定时定量,每餐按计划分量进食。3、少吃油炸及猪皮、鸭皮、鸡皮等高油脂含量食物。4、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5.烹调适宜用植物性油脂。6.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蔬菜等。低血糖,低血糖昏原因:口服降血糖药或注射胰岛素运用不当,导致血糖下降过多;病人因食欲不好,或未进食,腹泻、呕吐不止,但任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血糖药物,不但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严重者还可引起低血糖昏迷。治疗:预防低血糖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随身携带糖块。在发生低血糖而引起昏迷的时候,应该及时补充葡萄糖。
详情2013-03-14
家属如何协助预防精神疾病复发
1.不要歧视或惧怕病人,应热情的欢迎他回来,像对正常人一样关心他,帮助他,使病人感到家庭的温暖。2.督促病人服药,严密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3.不要随意减药或突然停药。4.协助病人安排好生活和正确的修养方式。5.注意病人的睡眠及言语行为。如出现复发预兆,不必惊慌。更不必对病人吼叫:“你又要发病了”之类的话,应及时将药量加大并与医生联系。
详情2013-03-08
精神分裂症复发表现
容易复发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难点之一。精神分裂症复发的表现可能并不是太明显,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将逐渐展现出来。专家指出,及早发现复发征兆有利于及时遏止危害的发生。以下是九种精神分裂症复发的表现,供大家参考。①出现睡眠障碍。病情缓解时,病人睡眠一般都很好;若无故出现入睡困难,早醒,或是白天过多的卧床不起,就要引起大家的注意。②情绪异常。突然变得易冲动,或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无理取闹,纠缠不休;有些会悲喜无常,或对朋友亲人变得漠不关心等。③对周围人的态度突然改变。如对周围人的警惕性增高或对人持敌对态度,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④表情改变。在即将犯病时,病人往往表现为目光呆滞、双眼发直,外界刺激难以引起其表情变化等。⑤学习和工作状况发生变化。表现为纪律松懈,或工作、学习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工作效率降低。⑥日常生活情况改变。精神病复发前,生活变得懒散,不讲究个人卫生,不主动洗漱更衣,或变得过度讲究,终日对镜打扮,忙碌不停。⑦自知力异常。原本认识到自己有病,自觉服药的患者,一旦又不承认有病,甚至拒绝服药等,也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表现。⑧躯体不适。部分病人发病前常诉头昏、头痛、疲乏、肢体酸痛等,但这些症状常常变化不定,模糊不清。⑨言行诡异。说话缺乏逻辑,东拉西扯,让人难以理解;突然对周围环境发生恐惧感,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总是怀疑有人跟踪他、要害他。总之,精神分裂症复发的表现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不可拘泥于一两种表现中。专家提醒,家属如果发现患者有以上的异常迹象,就要警惕是否精神分裂症复发,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或到医院诊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详情2013-01-27
精神疾病的遗传概率有多大?
来源:《心理与健康》同卵双生子的遗传基因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它们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于是,科学家们通过同卵双生子的共同患病情况计算出遗传的危险程度。结果,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是较高的,它是精神疾病里脑损伤较严重的,脑发育在多个层面都存在缺陷。精神分裂症在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约为48%,也就是说,如果双胞胎中的一个患病,另~个也患病的可能性是48%;而异卵双生子(兄弟姐妹)的同病率相对较低,为17%。遗传风险比精神分裂症低一些的是情感性障碍。抑郁症的发病不但取决于脑缺陷,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也很密切。比如,汶川地震给很多人造成了创伤,有的人几天后情绪就调整过来了,有的人几个月后才调整过来,有的人几年也无法走出心理阴影。无法恢复的那些人,大脑很可能存在更多的生物学缺陷。这里需要区分一个概念:功能性精神疾病包括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等)和焦虑障碍(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等)两大部分,重性精神病更多是由生物缺陷带来的,很可能与遗传有关,而焦虑障碍更可能属于脑疲劳现象。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桥梁—抑郁症。抑郁症既有精神病的特点又有焦虑症的特点,生物学缺陷和心理社会因素都可以致病。随着社会的发展,抑郁症的发病率有增长趋势,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是相对稳定的,这也证明了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临床上,经常有人问到这样一个问题:父母如果患精神分裂症,他们的后代有多大机会得病?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父母双方都患病的话,子女患病的风险最高,约为46%;如果父母一方患病,子女的患病风险是13%。当然,这些数字是指病情重、恢复得不好的那些情况。如果精神分裂症病人恢复得很好,社会功能正常,能结婚,其后代的患病风险是较低的。所以,笔者在回答精神分裂症病人和家属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会说:“如果恢复得好,后代的患病风险在5%一10%之间。社会功能恢复越好,自己的状态越好,后代的风险越低。”情感性障碍的遗传风险与此类似,而抑郁症的情况更为乐观。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