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HOSPITAL UPDATES
2013-04-09
小聪明与大智慧
道德经最后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大意是:“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原则是有作为而不争功劳。”老子试图说明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其实质往往并不一致。这之中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按照这三条原则,以“信言”、“善行”、“真知”来要求自己,作到真、善、美在自身的和谐。按照老子的思想,就是重归于“朴”,回到没有受到伪诈、智巧、争斗等世俗的污染之本性。张松如说:“世界上的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现象更是十分复杂,如果单单认定‘信言’都是不美的,‘美言’都是不信的;‘知者’都是不博的,‘博者’都是不知的,这就片面了。不能说世界上真、善、美的事物永远不能统一,而只能互相排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就不免始于辩证法而终于形而上学。”对此,我们倒认为,没有必要从字面上苛求老子,否则就会偏离或曲解老子的原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往往这么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听到这些话后,大概很少有人去钻牛角尖,反问:难道忠言都是逆耳的吗?难道良药都是苦口的吗?所以,老子的这些警句并不存在绝对化的问题。现代主流观点还是倾向于如何将“良药”变得不苦,甚至变甜,如果将“忠言”说的不逆耳,甚至顺耳。我们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如何让人接受咨询师,那么逆耳的忠言恐怕难以到达这个目的。我们务必首先考虑对方的可接受程度,特别是应用质问技术的时候,往往需要顺耳之言的铺垫。在咨询处理家庭的关系的时候,很多人碰到同样的问题,家人对每个人来说是安全感最高的人,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可能会过于释放自私的本性,而对家人要求过高,沟通过于直接。不少家庭矛盾就起源于“忠言逆耳”,只抓住家人的缺点,然后以”忠言”的形式很”逆耳”的去表达,没有去换位思考,虽然是“忠言”,但因为“逆耳”让人无法接受,而且每个人是不可能没有缺点的,过于苛刻的要求反而让家庭关系变得紧张。事实上这种“忠言逆耳”的现象还存在于领导与下属之间。用的好就是良药,用不好副作用更大。领导的艺术在于如何将命令、责备、批评等内容,表达的更让人容易接受,出发点很好很高,但是如果下属难以接受这种形式,甚至有委屈,恐怕这就只是个人的情绪发泄而已了,反而达不到原先教育改进的目的。同样的,下属对领导有些看法,有些意见,如果作为一种抱怨、指责的形式去表达,虽然是“良药”,是“忠言”,恐怕也难以让领导接受,只能招来领导消极的评价。我们何院常作“小聪明”与“大智慧”的比方,他解释:“小聪明”虽然是从提出者角度来看是忠言良药,但缺乏大局观与换位思考,没有考虑可执行性以及执行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这样的“小聪明”是难以解决的钻牛角尖。而“大智慧”眼光长远,有包容,可操作,理想却不失现实,能为人所接受,良药却不苦口。当然从可持续改进的流程来看,“小聪明”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只要表达合适,考虑周全,“小聪明”就可以成为“大智慧”,否则停留在抱怨层面的“小聪明”只能成为负性能量。《道德经》里讲的很有道理,是辩证唯物的,引文这一段指出了现象和本质往往不一样,但不能过于直接理解应用,非此即彼的绝对化不是辩证,道家讲究可以相互转化,融会贯通,比如福祸相依之说等。至于怎么把握,见仁见智。
详情2013-04-07
4月7日20时50分加班夜拍
这是4月7日晚上8点50分左右的加班夜拍褚主任的微笑嘿,你们在干嘛呢,此处省略82个字HOLLE,我是有气场的手头宽裕一点一个很有才气,一个很有福气,要相互学习啊病人才是第一位的靓妹,能否笑一个呢失传的武功陈医生的周围总有笑声,总有美女……回眸一笑汤主任的幸福,你懂的面面相觑困了,洗把脸,接着干久违的帅哥,是我给你带来了微笑吗?每天都听到领导对您病历质量的肯定,放心来自认真(您的病历已被齐大鉴定为S9001免检产品)帅哥,只是拍照而已为什么美女都只有背影邻家大姐陈主任的认真和“脸蛋”在二院是人尽皆知的,加班使两者成为鱼与熊掌,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据说这样能听到病人的幻听讨厌头发病历里可没有帅哥继续讨厌头发书山文海勤为径汇报工作专注与坚定帅哥也只需要背影
详情2013-03-30
孩子的“执行力”
小孩子在外面玩不管哪里都喜欢摸一下,不管干净不干净,玩回来两只白白的小手变成小黑手。有一次带小侄女出去玩,一回到家,我就对她说:“快洗手,看看你的手都成小黑手了。”她看了一下手说:“好,大妈妈,我们一起洗手,我教你怎么洗?”我很好奇地说:“好,我跟你学。”“大妈妈你看好了,先挤点洗手液。第一步两只手对着搓;第二步两只手背搓干净;第三步两只手指交叉,洗干净手指缝;第四步手拱起来洗;第五步让我想想?”小侄女正想着。我提醒说:“是不是大拇指。”她回答说:“对,大拇指也要洗干净,再后洗指夹尖,这样洗了就好了。”我很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这样洗手的?从哪儿学的?”“我们幼儿园的水槽边都粘着这个图的,小朋友洗手都要按照这样的图洗的,这样手才洗得干净。”小侄女回答。我心里想,我们这些成人还不如小孩子有执行力。医院要求大家不管做什么操作前后都必须洗手,试问一下有几个人做到了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洗手的重要性,而实际的工作中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呢?不是我们不想执行,而是我们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如果你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你还会说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等等理由吗?比如你养成了早晚刷牙的习惯,你会不会因为忙或没时间就不刷牙呢?不会,因为那样你会觉得非常难受。我也曾跟同事交流,怎样才能培养一个人的习惯。她说:“书上说要养成习惯,需要21天重复这一动作,坚持,这是需要时间和毅力来验证的,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做到的。”我们平时对孩子要求甚多,希望他们养成这样那样的习惯,没有达到成人的要求就会批评、责备,而其实我们自己又做得怎么样呢?有时候,还真该向孩子学习学习呢。
详情2013-03-29
加班的乐趣
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人们最头痛的事情之一就是加班吧,那如果是每天都要加班,而且周末也要加班呢?我想一定有人听到要加班就开始头疼,但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想想,加班留给我们的就只有痛苦的回忆吗?可为什么我现在慢慢体会到了加班的乐趣呢?为了医院能在今年顺利的升为三乙医院,全院职工从今年3月份开始就要加班,而且先加班两个月。对于这突然的变化,刚开始适应的第一个星期必然是难熬的,没有了出去游玩的时间,没有了同学聚会的时间,而且每天都被绑在了医院里,觉得自己的私人空间都没了,抱怨应该属于正常的表现吧。可渐渐习惯每天的加班后,我又发现了很多的乐趣。以前下班后大多数同事就直接回家了,现在很多人都去食堂吃晚餐以便晚上加班,因此以往晚餐时间清冷的食堂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了。大家坐在一起,在打饭吃饭之余聊工作心得,谈生活趣事烦心事,互相调侃,同事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彼此更熟悉了,这也是从繁重工作中释放压力的重要时刻。白天上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很忙,晚上虽然仍有很多升等级的事情等待我们解决,但只要哪个部门遇到急事,大家都会放下手下的工作帮他们先完成。由于这个周二市领导要到我们医院开会,所以我们必须在周一的晚上做好所有准备工作。但工作量很大,单靠一两个人是不可能按时完成的,这时就充分验证了人多力量大这句话。为了能够在晚上把所有盒子都贴上标签,创建办、办公室、文印室、信息科、财务科、司法鉴定所都抽人出来聚集在一起分工合作。我们有的同事怀孕了也来帮忙,并且把家属也叫来帮忙。可由于工作量太大,进程还是很缓慢,我们又向护士求救。她们一听二话不说就主动加入我们的团队帮忙。人多的好处不仅是有更多的人干活,而且还有更多的人想办法。本来由于标签纸太软很难插入盒子,所以大家都很小心很耐心地慢慢一点点往里面塞,虽然也想到一些办法使塞的速度变快,可效果都不太显著。后来一个护士想到把原来的硬标签和软标签重叠在一起,塞进去以后把硬标签再抽出来就可以了,这个方法真的使我们的速度快了不少。有的同事还会比赛看谁盒子拆得快,看谁标签贴得快。就这样,我们在工作,在比赛,在欢笑。看着整间文件架里的文件夹都被我们贴上了标签,甭提有多自豪了。在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之后我们大家就一起去吃烧烤慰劳自己,劳动之后觉得食物是那么的美味。虽然大家都很晚才结束到家,但大家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开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加班不光光只有累,我们要累但快乐着加班。每件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要只看到伤心的一面,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发现美好的一面。这个世界不缺乏美的事物,只缺少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作者:褚倩倩时间:2013年3月28日图为创建办、财务科、信息科的工作人员从纸箱子里面拆出盒子,护士在贴标签。图为办公室、司法鉴定所、文印室的工作人员以及家属在贴标签。图为一家三口在贴标签(有一个在肚子里面了)。图为劳动成果——文件架里已放好全部贴好标签的文件夹。
详情2013-03-28
医院logo 标准化(暂用方案)
暂定医院LOGO颜色(R22G143B132)、字体(方正准圆加粗1pt),要求使用不形变,放大缩小需按住shift。如需要高清底稿或有其他修改意见请至创建办。医院logo(矢量)底稿(蓝色方正准圆)2.pdf
详情2013-03-26
加法和减法
老子在《德道经》的说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意是:学习是一天天增加的,学道是一天天减少的。如果说学习是做加法的过程,那么学道就是做减法的过程了。从出生以来,我们每个人都在做着“加法”。婴儿期是一个“零”的状态,随着成长,通过学习、历练,我们学会了语言、思考,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为人处世。科学知识不断增加的同时,我们的道德系统、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开始产生、发展。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然过程,其中“加法”是必不可少的。从幼儿园开始,我们鼓励和赞美孩子,当然,这并没有错,但同时我开始迷茫,孩子是否将来只听得进好话?在加法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也该做做减法?这就像张无忌学“太极剑”,张三丰对他要求是:先学会再忘光。这其实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一个人的优点往往同时也是缺点,比如一个执着的人可能同时也是固执的,一个有主见的人可能同时也是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一个自信的人可能同时也是自负的……有人说这个一个程度的问题,但这却是最难把握的。或许,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减法”。《德道经》第二十八章说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大意是:知道刚阳的显要,却能坚守阴雌的柔静心态,甘愿做地位低下的溪谷,保持好的道德水平,回归到婴儿状态。这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这使我联系到精神科的一些疾病,我们把回归婴儿的表现称为“精神衰退”,但或许这种回归是一种自我的保护反应,是被动的,精神疾病以后的一种自我保护。就像手碰到火会自动缩回一样。那么是否我们或许更应该在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就主动的去做做减法呢?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们经常说换位思考,事实上换位思考的目的是为了对原位的自我做减法。创建工作的开展中,我们也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时候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态度是积极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但可能角度不同,沟通不够,在磨合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一个团队的工作是负面的,对自己工作生活的软环境也是负面。或许我们在抱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抱怨着,或许我们换个位置思考就更能理解对方。如果大家都自顾自的工作,就像一堆圆球在一起转动,是不会有力量的传递的;如果大家都固执于自己的观点,就像一堆刺猬在一起,还可能相互伤害;如果我们每个人通过“减法”来磨合,像齿轮一样,各展所长,又能包容别人,从而使得配合更默契,工作更有效率。最后,还引用《德道经》来总结一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一种减法的极致状态,“无为”不是消极,“无为”的目的是为了“无不为”。创建工作是一个有为敢为的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的“加法”过程,但不妨工作中我们也做做“减法”,学学“无为”,或许“无为”能带来更多的能动性,带来更多的创新精神。
详情2013-03-25
新生科室----心身科
随着等级医院评审脚步的临近,各科室也感觉到了任务的艰巨性开始加班加点。现在,补充自我不足,提升科室品质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对于护士,操作任务是最为上心的,每个晚上操作室里的灯都很晚才熄。我们科室的护士姐妹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后,灵活得采用了“避开人群练习术”、“分散练习术”和“工作之余练习术”,以减少排队等待练习的情况,增加练习的机会。避开了练习高峰期,每次练习人数不多并且进行抱团练习,利用平时工作闲暇时间争取练习。对这些方法咱们科室护士姐妹们都觉得受益匪浅。除了我们护士努力,医生们当然也是不甘落后的,晚上加班加点修改病历,开小会学习最佳病历等,连我们科室的身怀六甲的“医生妈妈”也参与其中,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这个新开的科室会越来越好。心身科王娅圆
详情2013-03-17
创建感人瞬间
3月17日20:00全员加班盛况啊!!!创建办(猜猜陈统献主任在哪?哦,原来转行当起了摄影师)护理部震惊了医保科很淡定院办(三个人干两个人的活,知道为什么吗?身怀六甲么)信息科(太忙了,不理你)财务科(有钱的地方总有欢乐)医教科(坐立不安)美沙酮门诊(聚精会神)神经内科(集体讨论)心身科(认真)药房主任许帅哥(神秘的微笑)四病区操作练习(练练不舍)药房(干掉哪个活先呢)一病区(四个男人的故事)二病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药房(带着孩子加班)三病房(稳重的汉子)四病区虽然在拍照时,大家都腼腆的笑了,可是你们加班的辛苦,我们都历历在目!加油!同志们!加油!二院!(另一部分照片,见下次报道)
详情2013-03-15
来自创建一线的故事
今天陈统献主任对我说:“小齐,为了能使创建工作多些沟通,我们设立了通讯员,你带个头,写几篇报道吧”。我说:“陈主任,加班工作刚开始,哪有那么多感人事迹可以写”。陈主任说:“小齐,你不知道啊,有的人都加班几个月了。就先从心身科护士长王锦芬开始吧,你去些收集些资料。”忙里忙外,跑上跑下,亲历亲为,小到扫把纸张,大到仪器设备,大大小小的软件硬件,心身科就这样在王锦芬护士长和汤义平主任的辛苦付出下创办了。有人说企业要当成儿子来养,就我了解的,王锦芬护士长养儿子也不过如此。每天加班后晚上还把“生活”带回家里,半夜有时醒来接着做。几个月下来都瘦了十多斤了。进入三月份以后,更是全家以院为家,连儿子也只能每天在办公室里做作业了。这些还只是王锦芬护士长工作的冰山一角。“或许,其他地方还能找到一些反应一线工作的材料吧”我想着来到了一楼急诊室。护士的操作练习考试正在这里有条不紊的展开。心肺复苏演练中标准的动作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这个当医生的有些汗颜。后来护理部褚菊菜副主任告诉我说:“今天的考试成绩出乎意料的好。与去年的操作考试相比,有几位90后小妹妹:像潘依楠、郑璐雅、褚天萍等护士,进步很大!标准规范的动作,不慌不忙的神态,带来了90后的风采,让我感觉眼前一新”,褚主任继续说:“好成绩的背后没有捷径,只有练习和付出”,“有位新来的同事黄梦华,为了练习心肺复苏,膝盖都跪青了。还有位同事李贱玲,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练习操作,5岁大的孩子又要自己带,结果就睡在了办公室里……”褚主任心疼地夸赞着。短暂的访谈后,我又看了一眼戴着老花眼镜认真盯着文件的戴喜玲副院长和红肿着双眼一直夸赞护士的褚菊菜副主任,我明白了,不忍再打扰她们,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页规范制度,多少个让人“讨厌”的PDCA……,她们的背后也是一个个默默支持和付出的家庭,她们的背后也还有一个个因为工作而被“忽视”了的宝贝、儿女。我不忍再打扰宝贵的加班时间,没有去一线病房探访,那儿的工作更苦更累,不但日常的工作很繁重,还有很多创三乙的附加任务。不但白天要收治病人,接待家属,办理日常工作,晚上还要加班加点。用许丝丝护士的话说“恨不得把自己种在地里,然后多长出个自己,每个人分配一个任务”,是啊,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承担着平时数倍的工作和责任,要做好各项工作只有不断的付出。这时,或许有人会问,大家到底是图什么呢?我不懂,只能借用老子道德经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符合大道的是讲不出原因的,能够被命名的,也不是恒久之名。做好自己该做的,想做的,至于结果如何,反应如何,顺其自然,不是吗?
详情2013-03-14
应急演练一线报道
3月份在创建办的推进下,本院应急演练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大家热情高涨,点子很多,嗓子很累。大家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应急演练,许丝丝说:“春天到了,我想挖个坑把自己埋下去,这样就好收获更多的自己,然后,一个参与操作培训,一个准备职称考试,一个参加应急演练,一个努力赚钱.....就剩自己只管吃喝玩乐,那该多好!”。许学明主任在演戏过程中扮演逼真,导致对戏份的笑场无数,自己仍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家属:“你们做MECT能保证安全吗?成功的几率大不大”,许医生:“我们也是第一次做MECT”。鲍佑元医生扮演的家属打死不肯签字,导致我又消耗了不少脑力和口水,希望到时候考官扮演的家属能够通情达理些,但同时我们开始准备这种可能的预案。在赵群峰指导下,出炉了一份全身体格检查流程表,为了考虑到大家的视觉疲劳,我也准备了一份比较合适的养眼的视频,希望广大医生不吝时间,时间就像那个什么,挤挤总会有的。“应急演练”反应的是一个医院的全貌,体现了各种制度的落实和各个部门的配合,光医生护士的参与是不够的,接下来还将邀请总务科、总值班、辅助科室的加入。在未来的2个月中,创建办陈统献主任计划全面推开各种应急演练,希望各个科室熟读相关制度,做好自己相关演练,随时随刻能拼接进全院性演练。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