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中高考,我们台州二院心理专家团已经准备好,多方位助力考生、家长迎接考试的到来啦!
一
我院特别开通了中高考心理咨询热线:0576-83979722
台州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12320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30
欢迎大家来电咨询。
二
还记得去年我院专家做客天台电台直播间,助力考生和家长应对考前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睡眠问题吗?当时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有很多家长来咨询参与。
今年,我院将与天台电台再次深度合作,6月初会有我院三位专家在电波中接受考生和家长的咨询。(详情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微信推送哦!)
注意!
有一项针对高三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
45%的家长说孩子参加高考自己很紧张;
25%的家长认为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自己无法接受;
20%的家长因担心孩子的学习而心烦意乱;
10%的人不知如何处理孩子高考与自己工作之间的关系。
据统计有90%以上的高三家长都或多或少患有“恐高症”。
还有一项针对考生的调查:
40%的考生说因无法忍受父母唠叨而影响到情绪的稳定性,出现了挫败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甚至退缩,想放弃高考等心理反应;
而希望老师和父母不再围绕学习成绩唠叨的考生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75%。
从这两组资料和数字的比较,可以看到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对孩子高考的影响非常大。
最近有位王大姐(化名)来做我院心理咨询,她2个月前就全身心的关注今年的高考信息,1个月前开始考察每个考点附近哪家宾馆的环境好,2周前已经开始调动家人做好考试时的各项分工,以防不测。就算是做好了如此细致的准备,王大姐还是如临大敌,吃不好睡不好,显得紧张不安。
所以,考前家长一定要稳定秩序,以一颗平常心接受孩子的一切。否则也许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让孩子压力倍增,之前我们就报道过小楚因为父亲的一句话不想活了,可以点这里来回顾详情哦:只因父亲一句话,17岁女生竟然想自杀,这句话你也经常挂在嘴边
那么,考前家长该怎么说才能让孩子少点压力呢!台州二院心理专家团从大家最常说,又最常让考生焦虑的10句话来为您来支支招:
1、我们对你要求不高,你自己好好考试就行了。
点评:对大部分考生不太合适,考生会从反面去理解,对有信心的考生会有负面影响。
可以改为:“你只要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我们都可以接受。”
2、这几天你什么事都不用管,只管专心考试。
点评:会从侧面加大对考生的压力,实际上是在提醒考生,考试是盖过一切最重要的事情。建议考生也做一些考试之外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缓解紧张和对考试的过度注意;有事可做比空着急更好。
可以改为:“你主要负责考试,其他事情交给父母,我们各负其责。”
3、赶紧睡觉,好好休息才能好好考试。
点评:睡眠对考试很重要,但是不能要求学生提早上床休息,还是应该按照原有的作息规律,否则会影响考生的睡眠。
可以改为:“昨天你是这个时间睡觉的,今天也可以去睡觉了。”
4、就拼这一把了!
点评:过分夸大高考的意义,这样会对压力大的考生有负面影响,给学生有“赌博”的心态,不利于考生平稳的发挥。
可以改为:“这次考试是给自己一个总结、一个交代,按平常水平发挥就可以了。”
5、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我们在外面等你的好消息!
点评:考试紧张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告诉考生千万别紧张是从反面提示他紧张。“我们在外面等你”会让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分心。
可以改为:“考试紧张是正常的,别的同学也会紧张,让我们一起分担这种紧张吧!”
6、今天发挥得怎样?考得好不好?有把握没有?
点评:这种询问式家长一定要克制。
可以改为:要是孩子考的不顺利,家长可以安慰孩子:“把精力放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7、考不好也没事,大不了再考!
点评:反面表达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尤其是对自尊心强的孩子有干扰作用,会提醒考生让他提前放弃,而且考生能感觉到这不是父母真实的想法。
可以改为:“按自己的能力去考吧!”
8、考好了,想去哪玩都行!
点评:这是一种奖励,但这种奖励会增加学生额外的压力,尤其是对奖惩比较敏感的孩子,容易使其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去考试,而是考虑如何得到奖励。
可以改为:“你尽力发挥吧,考完试我们全家可以一起外出度个轻松的假期。”
9、“同样是人,我就不相信我家孩子比人家的差。”
点评:实际是在暗示孩子与别家的孩子做不恰当的比较,特别会引起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的反感,建议尽量不用。
可以改为:“别家的孩子考多少分我们不在乎,只要你发挥出真实的水平,我们就满意了。”
10、“祝你成功!”
点评:不太适宜去渲染成功或者失败,少使用这种“过硬”的词汇。
可以改为:“祝你好运!”
高考的真相
如果我们把高考看成一场可怕的你死我活的战争,它就是一场可怕的你死我活的战争。
如果把它看成一次经历,一次人生珍贵的经历,一次终生值得怀念和留恋的记忆,那它就是一段美好的过程,每天照样可以开开心心地度过,一定的压力和紧张反而成了有点刺激的挑战,给生活带来喜悦和成就感。
这是两种境界,
也是两种对待高考的心态,
引向不同结果的心态。
只有家长把握了良好的心态,
才能给孩子良好的影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