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陈统献主任对我说:“小齐,为了能使创建工作多些沟通,我们设立了通讯员,你带个头,写几篇报道吧”。我说:“陈主任,加班工作刚开始,哪有那么多感人事迹可以写”。陈主任说:“小齐,你不知道啊,有的人都加班几个月了。就先从心身科护士长王锦芬开始吧,你去些收集些资料。”
忙里忙外,跑上跑下,亲历亲为,小到扫把纸张,大到仪器设备,大大小小的软件硬件,心身科就这样在王锦芬护士长和汤义平主任的辛苦付出下创办了。有人说企业要当成儿子来养,就我了解的,王锦芬护士长养儿子也不过如此。每天加班后晚上还把“生活”带回家里,半夜有时醒来接着做。几个月下来都瘦了十多斤了。进入三月份以后,更是全家以院为家,连儿子也只能每天在办公室里做作业了。这些还只是王锦芬护士长工作的冰山一角。
“或许,其他地方还能找到一些反应一线工作的材料吧”我想着来到了一楼急诊室。护士的操作练习考试正在这里有条不紊的展开。心肺复苏演练中标准的动作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这个当医生的有些汗颜。后来护理部褚菊菜副主任告诉我说:“今天的考试成绩出乎意料的好。与去年的操作考试相比,有几位90后小妹妹:像潘依楠、郑璐雅、褚天萍等护士,进步很大!标准规范的动作,不慌不忙的神态,带来了90后的风采,让我感觉眼前一新”,褚主任继续说:“好成绩的背后没有捷径,只有练习和付出”,“有位新来的同事黄梦华,为了练习心肺复苏,膝盖都跪青了。还有位同事李贱玲,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练习操作,5岁大的孩子又要自己带,结果就睡在了办公室里……”褚主任心疼地夸赞着。
短暂的访谈后,我又看了一眼戴着老花眼镜认真盯着文件的戴喜玲副院长和红肿着双眼一直夸赞护士的褚菊菜副主任,我明白了,不忍再打扰她们,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页规范制度,多少个让人“讨厌”的PDCA……,她们的背后也是一个个默默支持和付出的家庭,她们的背后也还有一个个因为工作而被“忽视”了的宝贝、儿女。
我不忍再打扰宝贵的加班时间,没有去一线病房探访,那儿的工作更苦更累,不但日常的工作很繁重,还有很多创三乙的附加任务。不但白天要收治病人,接待家属,办理日常工作,晚上还要加班加点。用许丝丝护士的话说“恨不得把自己种在地里,然后多长出个自己,每个人分配一个任务”,是啊,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承担着平时数倍的工作和责任,要做好各项工作只有不断的付出。
这时,或许有人会问,大家到底是图什么呢?
我不懂,只能借用老子道德经有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符合大道的是讲不出原因的,能够被命名的,也不是恒久之名。做好自己该做的,想做的,至于结果如何,反应如何,顺其自然,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