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困难,为什么找医生?这个门诊,治孩子也治家长

2025年03月13日 点击率:2232

学生学习困难门诊
微信图片_20250314085636.jpg
     
去年11月2日下午,我院在椒江东海大道门诊部为学生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特色学习困难门诊正式上新!如今,这个门诊已经开诊4个月,情况到底怎么样?受到了望潮、台州日报和台州晚报记者的广泛关注,近日,记者朋友们走进我院椒江分部学习困难门诊,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朋友们的脚步,来了解学生学习困难门诊里的那些故事

周末,本应是孩子轻松玩耍、家长稍作休息的时光,但这个时间,越来越多家长涌进了全国各家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


在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椒江门诊部,周末每天就有十余组亲子家庭光顾。自去年11月医院开辟“学习困难门诊”以来,各式各样的“患者”汇聚在此。他们有的上课心不在焉,有的成绩像“过山车”,有的死记硬背但记不得一点……


孩子“学习困难”,真的是病了吗?寻医问药,是否可以让学渣“逆袭”?带着疑问,记者走进该门诊,一探究竟。



学习有困难,为什么找医生


“今天的问诊就到这里,那我们下周再见……”周日中午12点5分,一身白大褂的汤义平起身,将对面的17岁学生送出门。门一开,候诊区沙发上的中年女子大跨步过来迎接,目光在前两人间来回移动。相比45分钟前,自己孩子的眉头有些舒展,中年女子向汤义平道了多声“谢谢”。


汤义平,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身科主任,兼任学习困难门诊坐诊医生。接连四个月,每周末他和几位同事都要从天台赶到椒江。清晨五六点起床,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


趁着这会儿午饭时间,汤义平跟记者边吃边聊。


跟其他诊室不同,学习困难门诊的主要接诊对象是学生,考虑到上学时间,医院门诊开诊时间安排在周六和周日,采取预约制。“原先每天限量8个号,但总有家长跑过来问能不能加号。因需求旺盛,后来医院也多加了一些预约名额。”


有人会问,学习有困难,为什么不是找专业更对口的老师?


广义上讲,学习困难是由智力问题、视听感知觉异常、神经功能损害及情绪行为问题、教育不利因素等造成学习不良的综合征。


狭义上讲,则是指特定的学习障碍,即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获得方面失调,而导致这些方面出现的显著困难,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数学障碍。


“家长所理解的学习困难,通常等同于‘成绩不好’,但‘学习困难’并不是一种病,而是症状,包括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总看错题,情绪不稳定导致学习成绩如同‘过山车’,‘专注’于游戏荒废学业等。”汤义平说。


前来就诊的,往往是症状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并且家庭和学校不能提供帮助。“学习困难门诊要做的,就是寻找症状背后的原因,分辨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还是家庭社会等因素所致,从中抽丝剥茧,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这个门诊,治孩子也治家长


学习困难门诊首次就诊,一般是亲子结伴。进门第一步,汤义平会让家长主诉;第二步,家长避开,和孩子单独聊,从他们口中还原“得病”的由来。一趟门诊时长控制在30分钟至40分钟。


从接诊情况来看,汤义平的患者主要集中于12至18岁的青少年,成绩好差都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因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干扰正常学习;二是疾病原因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其中多动症是引起学习困难的主要神经发育障碍之一。


先来说第一类。


比如陷入抑郁情绪的患者。“青春期是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时候。碰上家庭不和睦、父母要求过高等家庭因素,作业困难等学习因素,以及交友不顺、恋爱分手等人际交往困难时,青少年容易情绪波动,消极一些的会对自己的生活缺乏信心,对学习也失去了动力,不想学习。”


另有典型的,就是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学生,对自己要求过高,不断自我加压,反复徘徊在“想做好”和“做不好”之间,导致情绪崩溃,影响学习。“这种例子发生在优秀学生身上的几率更高。”


第二类,以多动症为例。


它是由神经发育障碍导致的注意力、多动或冲动症状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孩子管不住自己、小动作多、上课容易走神、丢三落四。以往,这些孩子常被简单地贴上“顽皮”“好动”等标签,家长们也总以“等长大了就好了”来安慰自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们这才意识到,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生病了。


除了观察孩子,家长也逃不过汤义平的“火眼金睛”。“有些家长自己就存在焦虑情绪,家庭环境中很容易传染和放大给孩子。这时,我们会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门诊,双方敞开心扉交流。”


微信图片_20250314085645.jpg

往往推开门的第一面,汤义平基本上十之八九能察觉是哪类患者。当然,后续问诊才是最终下定义的阶段,不过还是有一些“识别技巧”的。“喜欢用披头散发来遮盖脸部的,大部分缺乏自信心;家长滔滔不绝,孩子唯唯诺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一般偏低……”



对症下药,首先要学会放松


“比起看诊,更像是‘吐槽’。”对于学习困难门诊的就诊经历,初中生小东(化名)这样形容。


这段时间,小东的成绩从班级上游到了中段,每天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情绪低落,父母追问也爱搭不理。没办法,父母挂了个号,带她来“看病”。


一对一聊天,没有父母插话,在汤义平的循循善诱下,小东慢慢敞开心扉,说着学习竞争的压力、女生相处的小矛盾和父母唠叨带来的焦虑。


“愿意来看诊的家长和孩子,基本上都是有心改变的,他们迫不及待想寻求一个解决方案。实际上,通过康复训练学会放松,才是最首要的。吐槽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通过吐槽,父母如果有耐心就是交流的开始。”汤义平说。


他通常会引导对方尝试冥想,调整杂念,配合适当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瑜伽、八段锦等,出出汗,调整青春期内分泌的不稳定。


放松过后,再进行认知纠正。“每个人的认知不同,抗压能力不同,形成了自己处理事件的方式。认知不当,人就容易‘钻牛角尖’。”


汤义平举了个例子。花花(化名)一直努力学习,但成绩一直提不上来。于是,她认为自己就不是学习的料,自暴自弃,放弃学习。殊不知就是用错了学习方法。“通过言语引导的方式,我们要让患者改变错误认知,建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


涉及疾病原因的,要遵医嘱,按时吃药。


汤义平还提醒各位家长,多注意孩子平常的情绪状况和睡眠情况,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尤其是多动症,很多案例都是小学患病,但初高中再来看病,解决问题不够早,延误病情之余,影响孩子学习打基础。” 


是“医学题”,更是“教育题”


学习困难门诊为什么这么火爆?很大程度在于它戳中了许多家庭的教育焦虑和成绩焦虑。


虽然国家一直在给学生“减负”,但形形色色的因素却不停地“施压”。“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变,手机依赖、社会内卷、离婚率提高、家长望子成龙……这些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波及学习成绩。”


在汤义平的诊室里,他会尽力与家长达成一个共识——成绩不是全部。“学习困难门诊并不具备把‘学渣’变成‘学霸’的功能,因此治疗的目的不是提高成绩,而是为了帮孩子改善学习困难的症状。


除了关注学习成绩外,他还希望家长关注到孩子的综合成长问题,提高情商,培养抗压属性,增强沟通交流能力等。“相比考高分,这些‘教育题’更任重道远。


追溯历史,中国的学习困难门诊,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萌芽,但直至近几年才盛行开来。汤义平1991年当医生,1998年开始专攻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后来把精力投入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


“学习困难门诊,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在学习层面的具体化。近五六年,医院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门诊量明显上升,接诊的青少年患者已经占了半数以上,问题越来越严峻。”让他感到庆幸的是,如今全社会都对此引起了重视。


目前,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开展院校合作,在试点学校开设“心理专家工作室”,定期安排心理专家培训、指导、筛查、面诊、咨询。医院还与团市委联合举办每月一期的心理健康大讲堂,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重点关爱贫困、留守、流动、单亲、残疾、遭遇校园欺凌等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医疗题’也好,‘教育题’也好,最终都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汤义平希望,这样的社会合力能再多一些。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