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至5月6日,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是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我们拧成一股绳,再次出发。成为守护上海的“大白”,有70后,80后,也有90后。
我们身穿防护服,趟过大雨,头顶烈日,在每次的任务发布后,第一时间申请“让我来吧,给老同志先休息”,“多谢战友照顾,身体好多了,今天安排我出任务吧”,“我不晕车,把前面的位置让给需要的人”......任务重,时间紧,但团队里每位都用尽了最大的能量。
# 团队里的大当家
他运筹帷幄,是台州市总领队。
我们出发执行任务前,他每天都会不厌其烦的提醒,反复叮嘱,他因为接任务需要留守驻地无法和我们一起去上海,但总会在酒店楼下协助驻地酒店核酸采样工作并在那边等着大家,在队伍回来的时候,会问我们怎么样,有没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像大家长一样给予赞许。
“我的队友们都是可爱的”
台州市总领队林招定
# 团队里的铁人
闷热的天气下,密不透风的“大白”里,她巡查团队的点位,不时指导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任务重时排队多时,干脆直接参与采样,她同时负责本次台州援沪医疗队203位队员的衣食住行、防疫物资和医疗保障。从安排住宿、车辆人员出行安排、一日五餐报送分发、环境消杀医废处理、驻地酒店核酸采样、防护物资生活物资、采样物资等领取发放,再到整个团队203人的各种需求,所有方面事无巨细、条理有序,她的认真细致高效赢得指挥部以及整个台州团队的高度赞扬。连轴转地工作,我们称她”褚铁人“。
“来上海,我唯一的目标就是为了让我的团队圆满完成援沪采样任务,健康平安回家!”
台州二院领队褚菊菜
# 团队里的大管家
她在队伍中算大龄队员,但没有休息过一天,全勤执行任务。在路上,大家都闭目养神、养精蓄锐,她却捧着手机忙着和各个点位长提前沟通联系,联系妥当后又开始与驾驶员商议路线,再为大家分发物资,交代各种注意事项。
“已经和女儿说好了,等上海恢复‘健康’,我们一定会来圆梦,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上海加油!”
副领队周优雅
# 团队里的院感专家
每天每个人下车之前都要经过她检查,队员们也只有让她检查了才放心。她特别关注细节,口罩系带、手套袖子、领口这些大家不太会注意的地方,也要一一看过。
“不管有几次,我都责无旁贷要冲上去,因为我是院感科,我要为团队的安全负责。”
感控负责杨青青
记我们共同战斗过的日子
# 团队里行走的叫醒铃
她是行走的“闹钟”,总是比我们起的早一点,帮忙分发三餐和物品,走到这走到那都不忘关心队友,“身体还吃得消吗?要不要休息会”、“今天我们组很给力,完成了一千二的采样量”、”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可以这样做...下次我们就不会再出这个问题了”
“准备好了,明天我们继续加油”
队员王锦芬
# 团队里的踏实人
他是支援预备队队长,担任援沪医疗队医疗保障一职。
在被任命为预备队队长,他深知肩上的担子和责任,以防护到位才能更好的执行任务为准则,积极组织预备队人员学习穿脱防护服,自己更是高要求,反复练习。
“你们休息吧,我来发东西”
队员陈文斌
# 团队里的碎碎念
她,每天问前问后,关心队员,担心同伴身体不适,递上巧克力,这场出行,跟她搭档的人都说省心,出任务第一个,回消息第一个。
“N95口罩我多备了一个,放心吧”
队员周秀月
# 团队里的得力干将
每次搬运物资,每场执行采样任务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有一次应该他轮休,他却说,我是来执行任务不是来休息的,我身体好,派我去执行任务吧。
“脱下防护服浑身湿透了。他笑着说:“就当是打了场篮球吧,”
队员穆天奇
# 团队里的小太阳
到湖州驻地酒店后施恩鸿就饱受失眠困扰,为了不影响白天执行任务,她靠安眠药调节休息。还乐观的在出行途中为大家唱歌,缓解大家紧张疲惫的情绪。
“期待上海早日恢复往常,我要带女儿来迪士尼游玩。”
队员施恩鸿
# 团队里的好搭档
在右手指骨还打着钢板的情况下,积极加入援沪医疗队,他的妻子也是我院心身科的一名护士,在援沪期间,妻子夜班还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虽放心不下,但是他也不想耽误执行任务,相信单位会照顾好妻子,回家一定弥补妻子孩子。
这就是我的队友,一个性格直爽,朝气蓬勃的五好青年。
“哪里要搬物资,我来帮忙”
队员赵彬
# 团队里的暖男
在采样的过程中,他会严格按照采样,既保证数量也保证质量,但与此同时他又是很耐心的,面对采样暴露不全的人会教他们正确的完全暴露;面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会主动过去为他们采样;又或是面对小朋友会弯腰蹲下用俏皮的口吻劝服他们乖乖的采样。
“在任务完成之后,他依旧主动搬运整理物资,即使拖着疲惫的身躯”
队员秦奎铕
# 团队里的小贴心
她是非常细心且温情的女孩子,为了减少暴露部位,提出在手术衣领口上缝制纽扣;为了我们的手机触屏笔不再丢失,连夜用针线包制作了连接线将触屏笔穿在手机孔里。
“我们要努力担负起职责,完成使命”
队员郑璐雅
# 团队里的好帮手
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在生活上的她也是院感小帮手,每天回到湖州驻地时她都主动要求去帮队员们收集医疗废物集中丢弃,标准的鹅颈式扎口掌握的非常到位,这使得大家的垃圾处理得更加规范,也给队员们的生活减负了。
“战斗还在继续,我们仍在"守沪”
队员孙蓉
# 团队里的大 “活宝”
“贴张创口贴,明天让我去吧”,顾不上手指的裂伤,贝贝已经多次申请,“就安排我出任务吧,手指已经不流血了,在结痂,我手一点啊不痛的,放心吧。”
“就让我上吧”
队员蔡贝贝
# 团队里的小聪明
她虽刚参加工作第三个年头,但是应急处置能力非常老练,在上海刮大风那天,站在上风口采样的她,面屏被风吹走,但她不慌不忙,按照我们的处置流程妥妥的化险为夷,并且悟出将面屏后方加一层透明胶带固定却又不影响脱卸的小秘招。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室外作业,缺氧、憋闷,汗水哗哗流,但我们累并坚持着”
队员褚昕霞
搭把手
一趟趟的搬运
# 团队里的小“活宝”
当出任务遇上肚子疼,真的吓坏我们了,清晰的记得她脸色苍白,出汗手抖,站不住,全队上下,拿止痛药,递巧克力,送红糖水,喂蔬菜汤等等,可算身体缓过来了,可她休息刚满一天,还是申请出任务,担心团队里少一个人,增加大家工作量。
“感谢队友们相助,我又可以了”
队员林群群
# 团队里的青年担当
他是队里的“搬运工”,每回搬运物资时都有他的身影;他也是队里的“摄影师”,时常跑前跑后为大家留下影像;他还是优秀的采样人员,虽参加工作不久,但在遇到口罩脱落的突发状况时冷静应对,避免了暴露的风险。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队员周凯乐
最美采样姿势
# 团队里的小助手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将近十个小时不吃不喝,她忍着胃痛回到驻地,躺在床上缩成一团,但依然坚持每天出任务,在自己小组提早完成任务时就会问志愿者:“我们其他同事都结束了吗?"并主动赶去其他小组帮忙。
“坚守工作的同时,也要好好爱自己”
队员张杨可
# 团队里的妙手姑娘
作为团队里最小的队员,奔赴上海后,她并没有紧张,有着一颗负责任的心,更有着一双精巧的手,在队员们的防护服背后,写上真挚的祝福、画上漫天的希望。
“年轻,就是要奉献自我,这样才不会留遗憾”
队员金彤婷
# 团队里的能手
年纪小,但援沪经验却很丰富,洗手、打开咽拭子、让人张大嘴巴、快速且标准的采集、折管、封管、再次洗手。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也不过是短短半分钟,却在一天内也要重复好几百次。
“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出份力,做好自我防护,打赢抗疫战”
队员许琼妮
# 团队里的贴心人
听说明天要采鼻拭子,我昨晚先在自己身上试着采了一下,小红姐在接到任务前还在反复学习如何采集的更标准,手法更温柔,她细心耐心,在采样过程中完成的十分顺利。
“希望早日回天台,我们都很想家”
队员朱小红
. 01
回忆
剪影
援沪半个月,点滴都不曾遗忘
我们的队伍,磨出经验,尝过酸甜苦辣
摸着还没亮的天就出发,乘着最晚的夕阳回归
在返程后,第一时间支援家乡天台
累过,笑过,哭过,但更多地是被需要着
加油!天台!我们一直都在!
5.11日,凌晨三点再次出发,支援天台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