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我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减缓心理相关疾病上升趋势,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我市目前已启动2022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工作,调查对象为辖区18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近期,医院和社区工作者将到各社区开展居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如果您被抽中作为调查对象,请您支持、配合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关于心理健康,
你了解多少?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吧!
1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方面,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消极情绪会易引发癌症、冠心病等;另一方面,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心理健康。例如,慢性疾病人群易患抑郁症、焦虑症。
2
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
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有氧运动时 ,大脑释放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此外,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 。坚持适量运动 ,每周三到五天 ,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 ,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 ,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3
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 。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 ,也不等于病情严重。相反 ,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 ,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求助的内容包括: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
4
睡不好, 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醒后难以入睡、经常噩梦等。 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 ,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号。
5
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
需及早评估 ,积极治疗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果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缺乏持续两周以上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可导致精神痛苦、学习无效、工作拖延 , 甚 至悲观厌世。抑郁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 ,需要及时 防范。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 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并伴有心跳加速、手抖、出汗、尿频等症状。我们要提高对自身情绪健康的觉察能力,及时寻求科学的评估方法 ,尽早求治 ,防止问题加重。抑郁症、焦虑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相结合而治愈 , 及时治疗有助于降低自杀风险 ,预防复发。
6
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
不滥用 ,不自行减停
精神类药物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得自己任意使用。用药期间,应继续听从医生的用药指导 ,不可急于停药。自己任意调整药量甚至停止用药可能带来病情复发或恶化的风险。
7
科学引导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理性看待孩子间的差异 ,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发展节奏和特点 ,理解其情绪和需求。家长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成长。注重倾听 ,合理引导 ,避免夸大或忽视孩子的问题 ,必要时应向专业人员求助。
8
预防老年痴呆 ,要多运动
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老年痴呆主要症状包括:①记忆退化乃至影响生活: ②难以完成原本熟悉的任务;③难以做出决策:④言语表达出现困难;⑤性格发生变化等。认知功能评估可早期发现老年痴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
9
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
不歧视 ,不排斥
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乃至康复 。
10
用科学有效方法缓解压力
不逃避,不消极
科学有效的减压方式包括运动、健康的兴趣爱好等。但需要注意,不要选择吸烟、饮酒、沉迷游戏等方式。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 每个人都是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共同努力,拥抱美好生活!
供稿:公共卫生科奚碧恩
编辑:王为娟
审核:葛慧飞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