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分钟,近50个赞,是什么让大家不约而同?

2017年11月27日 点击率:2207

 

短短几分钟,近50个赞,是什么让大家不约而同?

 

      昨天早上9点,我院门诊陈林红护士在本院职工交流群里发了一条消息,短短几分钟收到了近50个赞,到底是什么事让那么多人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呢?
       来感受一下这扑面而来的赞:
 
 
 
太多赞了,小编只截取了部分,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大家不约而同地点赞呢?

事件回顾

      昨天早上8点50左右,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妈妈,来到了我们台州二院门诊大厅,手里还拿着两面锦旗,正在找人。陈林红护士就上去了解情况,原来,老妈妈是要找D5病区的陈兴阳主任和舒念医生,而且情绪非常激动,一直不停地说多亏了陈主任和舒医生,自己的孩子快能回去上班了。还亮出了两面锦旗给大家看,言语之间全是对我们二院以及陈主任和舒医生的感激之情。陈林红护士也被老妈妈所感动,随手拍下了老妈妈的照片发在了职工交流群里,于是就有了开头的这一幕。

      这就是老妈妈不怕舟车劳顿,特地从临海赶来,送到我们台州二院的锦旗。
 
 
       据了解,老妈妈的女儿今年50岁了,11月4日那天入住我院D5病区。早在30年前这位病人就曾因患精神分裂症,在我院老院区治疗过,老妈妈还记得,当时就是我院现在已经过世的孙梅玲老院长给看的病。康复出院后一直情况良好,在临海当地一所小学当老师,教学水平也很不错,自己还做了科研课题,学校、学生家长评价也很不错。
 
 
 
       据这位病人的主管医生舒念医生介绍,近期病人因为家里的事情使自己有一些压力,没有坚持服药,病情有所波动,出现了跟家里人吵架、发火,甚至离家出走的情况,所以家属想到了我们二院。

        刚来的时候病人不肯配合,请保安强制配合送进来的,经过20天左右的治疗,现在能够主动地接受治疗了,情绪也基本稳定,症状大有改善。病人自己也渴望能够早点治好回学校继续教书,她说还有工作等着她去做。
 
 
      D5病区主任、陈兴阳副主任医师说:鉴于病人现在良好的恢复状况,我们建议让她再稳定半个月左右,看看药物的副反应,另外还要进行出院前的心理调整,让她能够更好地去融入社会,对自己的病有更好的认知,能够坚持服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可能大家会有个疑问,精神疾病的患者还能继续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吗?特别是教师这样的岗位?在这里陈主任要给大家科普一下了。
      陈主任说:大家可能对精神病人有一种社会性的歧视。以为得了精神病就什么都不会了,其实精神病人只是在思维或者行为、情感方面出现了异常。经过治疗,很多人都是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能力,回到工作岗位的。我们现在的治疗理念跟以前有所不同,以前就是把病人控制住不吵不闹就行了,现在的理念是让这个病人能够回归社会,恢复劳动能力、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跟他人交往的能力。回归社会以后对病人、对家人、对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共赢的局面。精神病人的家庭负担都是挺大的,因为都是因病致贫,因贫而不能治病,生病后劳动能力丧失,就更加没有治疗的经济条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通过治疗让病人病情恢复,回归到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既为社会创造价值,也让病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更有信心。其实,有很多病人在我们这里治疗出去以后都进入了各个岗位,包括老师、学生,还有公务员和商人。
 
      对于陈兴阳主任来说,他自己也已经记不清这是他收到的第几面锦旗了,以前也有很多,陈主任说:我感到很惭愧,这是我们本来就应该做的,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做的还不够好,只要能尽我们的努力去做,肯定会尽心尽力去为病人服务的,不光是这位病人,其他的病人也一样。
 
     舒念医生刚刚毕业两年,这是她第一次收到这样的锦旗,她很意外,也感到肩上责任重大,她觉得这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今后会继续努力,尽自己所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一面锦旗,一个故事,
 
一段真情,一份肯定。
 
      这样的锦旗还有很多很多,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承载着浓浓的医患情怀,每一行真挚的话语,都诠释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也是对我院全体医护人员的鼓励和鞭策。

为台州二院的医护工作者点赞!

 
(文化中心:王为娟)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