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大战又再次开启,对于“剁手党”来说,不是在熬夜刷刷刷,就是在不停地买买买,生怕自己错过这一波“优惠”。
吴女士就是其中之一,早在一个月前,看到商家的各种大促,就忍不住开始“剁手”了。临近“双十一”,现在待收货的包裹有20几个,购物车里还有几十个待买的包裹。但是前段时间,吴女士的老公马先生在收拾家里的时候发现,去年“双十一”买来的纸巾和面膜等连包装都还没拆,早已经丢在角落里被遗忘了。有的衣服、鞋子自从买回来甚至还没穿过,还有一大波洗发水、洗衣液、洗脸巾、生发精油、护肤品等在家里各处堆积如山。 本来精打细算图的是便宜,但买回来不用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吴女士家也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不小的网购开销,已经让家里入不敷出,马先生就想劝吴女士先把家里的囤货用完,今年“双十一”就不要买了,吴女士就不高兴了,夫妻俩因为这事大吵了好几次了。 马先生一气之下就不再转钱给吴女士网购,没钱再买东西的吴女士是整个人都觉得不对劲。“不买东西心里就很难受,怎么都提不起劲来,越来越烦躁!一天不看购物软件就好像什么事没做一样,明明知道不是必需品,一看到打折就兴奋,主播一喊‘321上链接’就忍不住去下单,一花钱就心情舒畅,每天去拿快递更是神清气爽。但是买完发现自己又浪费了那么多钱,自己也很后悔,可是下次还是忍不住要去买。医生,我是不是有病啊?”在我院物质依赖科门诊,吴女士向郑高健医生诉苦。 的确,购物成瘾也可能是一种病! 德国精神病学家Emil Kraepelin在1915年首次提出将这种障碍称为“购买狂”,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购物障碍是反应性冲动的一种形式,或者冲动控制障碍。 哪些人群容易购物成瘾? 研究表明,在一般人群中,购物成瘾的患病率为5.8%,其中有80%至92%为女性,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容易通过购物消费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带来身心愉悦,缓解压力,并表达情绪。在发病年龄段方面,18岁至30岁的成年人通常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与此同时,基本上又没有养老或育儿等生活负担,因此更容易陷入购物成瘾。相比之下,未成年人的经济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对消费的欲望,因此购物成瘾在这个群体中相对较少。而30岁以上的成年人常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尤其是经济压力,因此他们对于购物则显得更加理性。
购物成瘾有哪些表现? 1.频繁购物:购物成瘾者会经常进行购物,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实际需要还是没有必要的商品。 2.购物冲动:购物成瘾者会出现无法抑制的购物冲动,无论是在看到广告、降价促销或者是经过商店时都会产生购买欲望。 3.购物欲望控制困难:购物成瘾者很难抑制自己的购物欲望,即使明知购买行为对自己不利,也难以停止。 4.购物成瘾行为导致财务问题:购物成瘾者由于频繁购物而导致财务困境,可能会花费大量的钱购买不需要的商品,甚至会借债购物。 5.购物成瘾行为影响日常生活:购物成瘾者可能会因为购物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事情,如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等。 6.购物成瘾行为导致情绪波动:购物成瘾者可能会因为购物行为带来的后果而感到内疚、焦虑、沮丧或激动。 7.隐藏购物行为:购物成瘾者可能会试图隐藏自己的购物行为,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的购物频率和花费。 8.购物成瘾行为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购物成瘾可能会导致财务问题、家庭关系破裂、抑郁、焦虑和自尊心下降等问题。 当满足三点及以上的情况,就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预防购物成瘾该怎么做? 首先,建议购物之前养成“做计划”的习惯,平时可以列出自己需要的物品,只按列出的清单购物,以此来控制购买行为。 其次,养成记账的习惯,减少盲目支出。 第三,把购物时间列入日程安排,限定一个大致的时间段,以避免挑选时间过长造成购物过剩。 第四,对于过度网购或沉溺于信用卡透支消费的人,可以卸载网购平台,尝试通过现金支付的方式购物,以此来控制消费额度。 最后,当购买欲望强烈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焦虑和不安情绪。例如跳舞、健身、户外活动、园艺、阅读等,让自己充实起来,丰富内心世界,以此来替代购物行为。 经过门诊多次的心理治疗,吴女士明白了自己的症结所在,购物瘾得到缓解,已经把手机上的购物软件删除,实在用不上的东西也退回了不少。也跟老公和好如初,商量好由马先生监督尽快把家里的囤货用完,有必需品了再去购买。 而近年来像吴女士一样的剁手族可不在少数,更有甚者甚至网贷来购物,更加要不得!若您或您的家人、朋友也深陷“剁手党”不能自拔,建议及时到专科医院咨询了解!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