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浪漫的小诗——《桂花雨》,是我院女情感障碍科病友小张(化名)近日在科室创意秋叶贴画活动中即兴创作的,感动了很多病友和工作人员。 活动前一天,工作人员们就从各个地方收集了不同种类的树叶,为秋叶贴画活动做准备。在护士长许丝丝的带领下,病友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都十分期待这次活动。普普通通的树叶在一双双灵巧的双手下,变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 病友们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制作着,指尖流转间,一幅幅灵动的树叶贴画跃然纸上,每幅画都充满生机,寄托着病友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大家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有说有笑,场面十分温馨融洽。 拼贴画疗法,为病友提供了丰富的激发其无意识的机会与可能,使制作者在制作拼贴画过程中能自由地表达自我、宣泄不良情绪,逐渐找回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 病友们一一展示自己的拼贴佳作,并写下自己的心声。活动在温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落下帷幕。 秋叶贴画创意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病友的创造力,还可以提高想象力与动手能力。下阶段,病区将继续定期组织种类丰富的娱乐活动,满足不同病友的康复需求,帮助她们早日康复,尽早回归社会。 反诈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病区病友防范各类网络诈骗安全意识,持续营造人人识诈、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女情感障碍科病区还组织病友齐聚活动室,展开了一场特别的反诈培训。 此活动是由病友自发组织,本次讲课者小孙(化名)是一名在银行工作满18年的病友,她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反诈课。小孙以银行反诈为主题,结合实际的诈骗案例,以案说法,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什么是网络诈骗、常见的网银诈骗类型、如何防范诈骗。
反诈培训 一、什么是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常见的网银诈骗类型 ⑴手机——保险案例 诈骗分子自称卖保险的打电话给受害人说:“有一万元钱免费保险可以领取。给你手机上发手机链接。”其实这个链接有黑客设置码,一旦点击,则会马上被盗取卡号和账户里的钱。 ⑵银行卡——盗用案例 诈骗分子谎称银行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询问受害人有无不用的银行卡,问其借用银行卡,借用费用100元钱一张。随后银行卡可被用来洗黑钱了。此举违反了《反洗钱法》规定。 ⑶网络购物——货物存在质量问题费用返还案例 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售卖的商品因违规被下架,以“理赔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铺”需要缴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屏幕共享或要求下载指定APP等方式,指导受害人转账汇款。 ⑷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社交软件等与受害人联系,以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为由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并以虚假法律文书进行恐吓、威胁。同时要求受害人阻断与外界联系,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此次宣传活动切实增强了病友们的反诈意识、反诈方法以及风险防范意识,营造全民反诈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接下来病区还将继续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丰富病友们的住院生活,帮助病友早日康复,尽早回归社会。 女情感障碍科 女情感障碍科经过50余年的发展,目前是台州市重点学科成员科室,主要收治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目前共有医生5名,护士12人,是一支战斗力及凝聚力较强的年轻队伍,曾先后获得“台州市青年文明号”及“台州市抗疫先进集体”称号。 科室本着“沉稳、专业、效率、快乐”的理念,鼓励患者们参与到病区管理中来,从病房的环境装饰、康复活动的安排,到利用患者们的自身职业优势开展患者讲堂等,充分调动患者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积极性,避免因精神疾病导致最后的功能衰退。愿所有的精神障碍患者均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共享美好的人生。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