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预防自杀日——携手共进,创造希望

2023年09月10日 点击率:4233


世界预防自杀日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共同设立 “世界预防自杀日” ——每年的9月10日,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今年是第19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是:携手共进  预防自杀。


全球每年自杀人数在80万左右,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自杀状况》报告中统计,2019年有70多万人死于自杀,自杀已经成为全球15至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是10至14岁年龄人群的第三位的致死因。


6383002377136743876087379.png

图源:WHO Global Health Estimate 2000-2019


自杀行为原因

1.没有安全感:陷入极度的恐惧,比对死亡的恐惧还强烈,比如为了逃避惩罚。


2.失去社会归属感:感觉到被抛弃;受到反对和限制;行为、心情、想法等等得不到理解;社会定位模糊或不定等。


3.痛苦的煎熬:痛苦的折磨可能来自生理的和心理的,有时也可能两方面都有。


4.生活单调、无挑战性:陷入到单调、重复日常生活,年复一年逐渐消磨了对生活的新鲜感。


5.环境和药物因素:一些不利于生理健康的环境,这些也是某些自杀的直接原因。


6.特定动机:利益的交换;期望的另一种生活的转换,如自杀升天、解脱等;报复性自杀;在死亡随机性中的自愿选择行为;世界观价值观异化,如认为自杀是一种自由,自杀崇高等。


7.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人格障碍、癔病等心理疾病都可能导致自杀。


自杀危机的一个基本规律,任何面临着情感痛苦并认为这种痛苦具有如下特征的个体均有可能自杀:无法逃避的,永无止境的,无法忍受的。


6383002377252368112072582.png


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个特殊的现象: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


非自杀性自伤是指在没有自杀意图或想法的情况下故意伤害自己。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3倍,发生率大约为10-20%。自伤不仅对青少年的躯体造成伤害,还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于父母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女儿大腿上的伤口、儿子肚腩上的淤青或烟头烫痕更痛心的了,尤其是当他们得知这是孩子自己故意弄的,很有可能会再次出现时,往往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去陪伴孩子们度过他们最具挑战性的时刻。


大多数年轻人故意伤害自己是为了应对、表达或控制情绪上的痛苦,有些人则将自伤作为一种自我惩罚的方式。虽然自伤可能会带来暂时的缓解,但重要的是,它并不能解决问题。父母需要把自伤看作孩子用无声的方式在“痛哭”或“呼救”,这两种呼喊都是对特定支持的有效请求。一旦父母理解了潜在的动机,就能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支持。


自杀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产生自杀意念,即仅限于产生了自杀的想法,但未付诸任何实践;


第二阶段:制定自杀计划,对自杀的方式方法有详细计划。但此阶段仅限于计划,没有实际自杀行动;


第三阶段:发生自杀未遂,即采取了自杀的行动但由于抢救及时、自杀方法和工具选择等因素,未成功自杀;


第四阶段:自杀死亡,也是最严重的后果。


这四个阶段的严重程度依次上升。

相比于其他三个阶段,“自杀意念”在人群中占有的比例相对最高,“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在人群中所占比例依次下降。


6383002377157057052387085.png



自杀危机干预

如果您身边出现了有自杀倾向的人,千万不要责备他,您可以这样帮助他:


1.保持冷静,耐心倾听,给予积极的反馈。


2.鼓励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96525或求助其他专业人员。


3.家里有人出现自杀行为,切莫恐慌,避免“家丑不可外扬”观念作祟而耻于向专业人员咨询或寻求帮助。


4.要积极配合专业人员,对自杀未遂者进行评估,判断再次自杀风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并给予心理服务。如果未遂者存在精神障碍、心理问题,要及时就医治疗。


5.加强对高危人群如精神疾病者的自杀风险评估。做好防范预案,不能让他独处,尽量避免危险物品的随手可及。自杀行为一旦发生,要迅速将其送医院救治。


我们一起,携手共进,

预防自杀,创造希望!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