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无心上班甚至工作群一响就开始烦躁,你绝对不是一个人!

2023年02月01日 点击率:4136

图片


随着节后复工,热热闹闹的春节就这样落下了帷幕。今天(2月1日)已经是节后上班的第五天,一大早,陈女士就来到我院临床心理科,一见到副主任医师汪晓静就打开了话匣子,“哎呀,汪医生啊,我这几天每天都说不出来的难受啊!我要是再不来找你们,我觉得我真的要出问题了!”


原来,陈女士的单位今年工作比较忙,尽管节后刚复工,但是工作任务已经下发了一拨又一拨。“看到工作群里,领导下发的工作任务,我就开始烦躁,后来甚至发展到手机微信或钉钉一响我就整个人很难受,根本没有办法进入状态,每天都在逼着自己抓紧时间,但是工作效率特别低,一边是堆积如山的工作任务没有完成;一边是自己实在提不起精神来完成,有心无力,心急如焚。”


有压力在,这几天陈女士整个人莫名的焦虑,说不出来的难受。吃什么都没胃口,吃下去了不是肚子胀就是拉肚子;白天哈欠连天没精神,晚上还睡不着,好不容易眯一会马上就醒,第二天起来就像没睡一样。复工5天,陈女士肉眼可见地憔悴了!


6381092425225838581806466.jpg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节后综合征,”汪晓静说。


节后综合征


“是指人们在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假期后,会出现睡眠障碍、精神疲乏、胃肠功能紊乱、情绪低落烦躁等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症状群。长假中,有些人把原先长期建立起来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动力定型’规律破坏了,待到假日后的重新回到正常的工作时,必须全身心重新投入于工作,即必须重新或恢复已被破坏的‘动力定型’,这就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感。通俗地说,这是因为人们不能‘收心’,无法学会自我调节以适应原有的平静状态。”



6381092425341466776890189.jpg


其实啊,跟陈女士差不多情况的市民,这几天我院心理科门诊还真不少。昨天,有两位结伴而来的闺蜜小王和小张,她们这两天上班,也总是突然感到心神不定,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极低。有时夜里失眠、胡思乱想,无法入睡,脑海里还在回放着节日里肆意放纵的生活,“心”怎么也收不回来。担心自己的状态不正常,所以结伴前来咨询。


而且,不单是女士们多愁善感,男士们也会中招。春节期间,张先生和朋友们畅快淋漓地约了好几次游戏,让他觉得非常惬意。初七上班后不能再约了,张先生这几天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想上班,甚至觉得人生都没什么意思了。马上要开学了,小孙同学紧赶慢赶,作业还没全部写完,情绪倒先崩溃了,不停地和爸爸妈妈发脾气说不去上学了……


汪晓静表示,每年长假后,我们都在讲节后综合征,虽然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症状会不一样,但是节后综合征主要是由以下三大原因导致的。


 NO.1 

节后综合征三大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是生活节奏打乱,破坏了惯有的生物钟。熬夜成了必然现象,休息的时间反而比平时上班时还少,作息时间和规律被打乱。


2.节日期间饮食不合理,暴饮暴食,甚至烟酒无度,造成营养搭配不均,身体各器官超负荷运转,功能紊乱,也导致体重剧增。


3.缺少运动,难得放松,迟睡迟起,又忙于走亲访友,没有时间与精力进行适当运动。



汪晓静介绍,正如开头陈女士他们表现出来的一样,节后综合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大类型:


 NO.2  

八大症状,八个解决方案


6381092425288338953219613.jpg


1.起床困难症

症状表现:闹钟一般3个起步

调节方法: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确保睡眠规律性;保证充足睡眠,睡好子午觉,晚上11点前睡觉,中午午睡半个小时。


2.肠胃紊乱症

症状表现:肠胃不舒服

调节方法:多菜少肉七分饱,三餐时间固定,正餐时间至少20分钟,细嚼慢咽;当经常有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在腹部上下轻轻按摩,症状便会随之减轻。


3.疲劳焦虑症

症状表现: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紧张焦虑、心烦气躁。

调节方法:抓紧时间自我调节规律睡眠、饮食;保持开窗通风;不要长久静坐,保持放松的姿势。


4.上班恐惧症

症状表现:头昏脑涨,不想上班。

调节方法:规划上班后要完成的几项任务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每过2个小时进行一次绵长而深厚的呼吸减轻紧张感;建议上班前洗个热水澡;尽量恢复到节假日前的作息时间,最好在睡前喝上一杯甘菊茶助眠。


5.熬夜拖延症

症状表现:熬夜不睡,夜里精神抖擞。

调节方法: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可用音乐等让自己静心;每晚坚持热水泡脚5~10分钟;不能吃太饱,以清淡为主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胃肠不好和睡眠不好的人可喝枸杞泡的热茶或菊花茶。


6.节后思乡症

症状表现:情绪敏感,容易低落,一时无法适应节后突然由热闹变冷清,离开家乡、亲人的也一时伤心难耐。

调节方法:制定一个壮志满怀的小目标,让自己迅速投入工作状态;有氧运动能有效抗焦虑,建议坚持每周锻炼5次,每次20分钟;扩大交际圈,尽量把空余时间填补起来。


7.网络沉溺症

症状表现:刷视频、玩游戏,天大的事不能坑队友。

调节方法:睡觉前关掉提醒功能,将手机放到不易拿到的地方;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用电脑超过1小时应休息十几分钟;进行“摆脱手机”训练,花1分钟将手机里的消息看完,将手机正面朝下放置15分钟,每周将时间延长5分钟。


8.间歇性脑空白症

症状表现: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

调节方法:每天花10分钟的时间,来搜寻家中经常出现的物品,比如钥匙、钱包、眼镜;玩一些利用物理知识的智能手机游戏,能提高注意力;上班选择不同的路线、用非惯用手刷牙、倒着戴手表。



每个人都会在内心和自己对话,无论对话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的内心都会自动接受和记录,进而决定面对类似问题时产生的情绪及采取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所以,为了快乐地工作、生活,请多给予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


虽然年年都在讲节后综合征,但年年也都会有市民中招,需要我们主动进行调节,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状态,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这段时间后依然状态不佳,有疾病状态存在,可以考虑及时去医院就诊。


如果情绪迟迟调整不好,并伴有失眠、生物节律紊乱、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佳、容易烦躁等问题,时间超过两周以上的,这时候就不仅仅是“节后综合征”,还需要找专业心理医生寻求帮助了。


供稿:临床心理科汪晓静

编辑:王为娟

审核:葛慧飞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