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5日是全国第五个“残疾预防日”,主题为“加强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关爱残疾人,不仅是残疾工作者、志愿者、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残疾预防,全民健康,离不开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在全国第五个“残疾预防日”,与您聊聊偏瘫那些事儿。
你发现了吗?公园里、街道旁,总有几个手臂弯弯、走路画圈的人艰难地行走。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偏瘫病人走进我们的视线。
他们可能是陌生的路人、也可能是朋友、邻居、甚至亲人。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像被下了“魔咒”一样,用相同的方式走路?他们偏瘫侧的肩垂得很低,手却攥成拳头,紧紧握在胸前;他们的腿仿佛变得很长,需要用全身的力气将一条腿提起,把小腿和脚画个圈甩出去。
其实,在康复医学术语里,这个“魔咒”叫做——痉挛模式。
不论脑出血、脑梗死还是脑外伤,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中枢神经损伤。
损伤初期,病人的肌肉彻底失去了神经控制,像软绵绵的面条,这就是“软瘫期”!
经过医生用药或手术治疗后,一部分神经慢慢“苏醒”,软瘫的肌肉开始恢复力气,病人打呵欠或者喷嚏,肌肉就悄悄收缩起来,医生们叫它“肌张力”。
但这些神经肌肉恢复得有快有慢,恢复快的肌张力越来越大,大到主人都无法控制它,就成了“痉挛”。
通常,上肢屈曲的肌肉容易痉挛,下肢伸直的肌肉容易痉挛,平时不用力还好,越用力气,痉挛越严重。所以我们看到的那些病人在走路的时候,上肢屈肌痉挛加重,弯得掰不开,手上可以挎个篮子;下肢伸肌痉挛加重,直得弯不了,要画个圈才能把脚踢出去,这就是偏瘫步态的“魔咒”。
想要破除这个“魔咒”,单单靠病人自己刻苦的练习可不行,必须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让痉挛的肌张力一点点下降,把那些恢复慢的神经肌肉逐一“唤醒”,才可能让肢体运动变得自如、随意。
我院康复医学科的医生团队,为无法得到科学指导的患者提供几个训练小妙招:
坐位:患侧肘关节伸展(可由他人辅助),强迫五指伸直,支撑于身体侧后方,将身体的压力完全集中到患侧上肢,维持5分钟,一日4-6次。注意:时间不可过长。
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脚踏于床面,反复抬高臀部20次,一日4-6次。
助力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
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助你打破偏瘫步态的“魔咒”!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福溪街道水南东路2号
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A3 康复医学科
咨询电话:15868628597(短号587597)
了解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康复医学科公众号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