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一直误解的“羊癫疯”:外表狰狞,内心脆弱

2020年07月24日 点击率:2335

 

 

 

“我”叫癫痫,俗称“羊癫风、羊角风”,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在影视作品中,这些经常作为“我”的标签。也正因为“我”的这些症状,让很多人都很害怕,怕自己会死,更怕被人嘲笑和歧视。

 

别担心,“我”并非不治之症,只要你正规治疗,大部分都能控制得很好,你就和正常人一样。

癫痫患者有病不敢说

 

 6374148160009765637053717.jpg

 

 

台州二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李海军和神经内科主任赵群峰等为“癫痫治疗中心”揭牌。

 

 

 6374148160062500003383140.jpg

 

 

 

在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有一个“我”的根据地——癫痫治疗中心。这个中心早在2003年就已成立,至今已经收治了来自台州内外的数万名病友。

 6374148160013769535297054.jpg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刘俊虽然年轻,却是癫痫治疗中心的“元老”,现在是癫痫小组的负责人,每周日开设了癫痫专病门诊。刘俊见证了中心这么多年的发展,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病友。

 6374148160028710949811913.jpg

 

天台的刘女士(化名)今年50岁,她的病史最久,从中心成立之初开始治疗,直到现在仍偶有发作。

 

“我”第一次发作时,刘女士只有34岁。刘俊给她做了脑部检查,发现有肿瘤,是肿瘤压迫神经,诱发了“我”的发作。听到这个消息,刘女士整个人都呆住了。她看了好几家医院,希望能切除肿瘤,但心愿没能实现。好在肿瘤是良性的,这些年来,刘女士一直在规范吃药,但由于肿瘤在慢慢长大,导致“我”仍偶尔发作。为了安全,刘女士没有去工作,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家人也很支持并照顾她。一开始刘女士很紧张很害怕,但现在她看开了,心里没压力了,除了出门少,平时生活都和正常人一样。

 

临海的小虎(化名)才8岁,是个活泼的男孩子。因为之前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发作过一次,从医院回学校后,小虎发现同学们有点怕他。他难过地告诉刘俊:“小朋友们都不敢跟我玩了。”

 

天台的卢先生(化名)在女友的陪同下到医院检查,刘俊拿着检查结果和他私聊病情时,卢先生请求医生千万不要告诉女朋友。

 

还有位年轻的妈妈一直找刘俊开药,她告诉刘俊,丈夫以为她是产后抑郁……

 6374148160019238286081901.jpg

 

图为刘俊(左二)与科室同事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这么多年,社会发展了,但是大家对于“我”的认识没怎么进步。因为“我”发作时病友面目狰狞,很多人都很害怕,不敢接近他们,以至于病友病耻感强,会下意识地隐瞒疾病。其实,“我”不会传染,也不同于精神疾病,规范治疗后大多不会再发作,不发作时病友就是正常人,而且寿命不会因病受影响,希望大家不要再歧视癫痫病友,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癫痫可治可控

 

其实,“我”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据统计,每1000人中,大概会出现7个癫痫病友。“我”发作的高峰大多为婴幼儿时期或50岁以后。

 

 

 

根据脑部放电位置不同,“我”的症状会有差别。典型的大发作,症状就是大家熟悉的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一般持续一两分钟。

 

还有一些小发作,症状不典型,可能出现在从头到脚任何一个部位,比如头晕头痛、失神发呆、痴笑发作、一侧肢体蚁咬感,还有的病友会突然发现手抬不起来,不自主眨眼、扮鬼脸或者感觉是肚子里有股气往上升。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可能只有几秒,如果一段时间内频繁出现,就要留个心了。

 

引起“我”发作的原因包括脑部疾病(先天性脑发育异常、颅脑肿瘤、颅内感染、颅脑外伤、脑血管病等)、全身或系统性疾病(缺氧、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毒性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子痫等疾病。

 

想生育下一代的病友不用太担心,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有癫痫,孩子不一定会遗传。即便孩子不幸遗传了,只要出现症状后及时治疗,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寿命。

 

“我”和其他疾病比较明显的区别是,病情恶化的情况不多,大部分病友无论何时开始治疗,只要规范用药,病情都能得到控制,这也可以说是“我”的优点。不过,为了避免小概率情况发生, 病友们频繁出现小发作后,建议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已经确诊的病友,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诱发我的发作。

 

癫痫患者平时就是个正常人,但发作时因为身体不受自己控制,容易出现误伤。所以,已经确诊的病友,不要从事高空作业、开车,不要独自在水边逗留,以免发作时出现意外。不要趴着睡觉,以免发作时呼吸受阻、窒息而死。

 

对癫痫病友的传统救治方式中,最集中的误区是在患者发作时往嘴里塞东西。往嘴里塞东西本意是避免患者咬伤自己,但患者发作时肌肉僵硬,此时硬往嘴里塞东西反而可能导致患者咬伤舌头,或损伤其肌肉、骨头。所以不要用力撬患者的嘴巴,不要塞坚硬物品,不要塞手指进去,不要试图喂水、喂药和其他食物,可以将毛巾或筷子裹上软布垫于上下牙之间,以防病友咬伤舌头,但注意不要堵塞整个口腔,以保证气道通畅。

 

 6374148160070214855640569.jpg

 

鉴于“我”发作时的狰狞和可能出现的大小便失禁,减少患者难堪和不适感是对其最真诚的呵护。除了帮助的人,不要让更多的人聚集围观;发作结束后帮患者尽快换上干净的内衣裤;如实告知,真诚宽慰。

 

让我们一起守护身边爱的人!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